您现在的位置:南方都市网>商业

王京苏:弃官从商半百创业,深耕医学善行天下

2019-06-21 18:07编辑:乐小编人气:


【导语】“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当今新时代标志,其本质是为了唤醒全社会的创造力量。当今中国在全球的综合实力是近代史上空前的,经济实力是这个结果的坚实基础,而取得这样的经济实力,企业家群体功不可没。而这其中,又涌现了一群特殊的企业家。他们不仅有扎实的企业家理论功底、有让人敬佩的经营艺术,还拥有丰富的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他们还有着一个共同的经历一一弃官从商。这批企业家对“战略机遇期”的理解最为深刻,他们虽然身处不同领域,肩负不同使命,但在他们身上都共同闪耀着昂扬拼搏的奋斗精神,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献身事业的不懈追求,这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将这种精神代代相传。

 

王京苏:弃官从商半百创业,深耕医学善行天下

 

 

微生物几乎栖息在人体的每个部位,生活在皮肤、肠道和鼻子上。有时他们会引起疾病,但大多数时候,微生物与人类宿主和谐相处,提供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功能。随着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突飞猛进,各国对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深入研究,为破解生命的秘密带来了希望。尽管如此,很多基础研究成果并没有及时推进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临床上急需以临床样本为中心的研究,如何将科研成果与市场应用相嫁接,则成了国内微生物组领域的一大难题。

江西善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免疫与微生态实验室主任、客座教授,江西赣江新区发展顾问、赣州市章贡区发展顾问,江西省首批 “双千计划”人才、南昌市 “洪城计划”人才,江西省高层次引进拔尖人才一一王京苏,便是国内最早从事人体肠道微生物转化医学研究的拓荒者之一。自2016年以来,他先后筹备建立中科大肠道微生物稳态研究实验室、暨南大学免疫与肠道微生态研究联合实验室,将基础研究的重要成果进行转化,为临床诊疗服务。将先进的诊疗方法进行推广,搭建生物、医学基础科研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王京苏先生,倾听他畅谈自己的为官与创业之路,了解他是如何从一名“人民的好公仆”变身满腹生物医学知识的学识型企业家,用新医疗技术造福社会的奋斗轨迹。

 

临危受命不畏险,迎难而上创奇迹

一一参与打造中国首个生物医药专业园区

 

王京苏,1966年生于江苏泰州,曾任江苏泰州国家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是享誉国内外生物医药界的“中国泰州医药城”创始人之一。2005年10月,一纸调令改变了王京苏的人生轨迹一一应上级组织安排,从泰州市科技局调至泰州医药城建设指挥部。正是这一改变,为他今后的人生道路埋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发展迅猛的生物医药园区中的璀璨明星一一中国首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泰州中国医药城”,在当时,还处于一片不毛之地。彼时,王京苏对生物医药知识一窍不通,而对于处在初创期的园区,许多人劝他不要去,有些悲观主义者甚至认为,泰州医药城根本搞不起来!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众所周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晚、底子差,在园区建设和运营方面,没有任何先例可供借鉴,更缺少经验,行业投资大、周期长,专业性强、政策法规不配套等问题层出不穷,招商引资难度极大。无论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还是园区建设的发展,都可谓困难重重。

前路无知己,道阻重且长。不畏艰险、敢为人先的王京苏,临危受命,接下了这一沉甸甸的使命一一中国医药城项目建设。面对专业知识的空白和行业经验的缺乏,他克服重重困难边干边学。王京苏一边仔细研究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实际情况,一边密切关注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新动向,最终摸索出一条创新之路一一最早提出在国内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平台的园区建设运营机制,先后组建了新药创制服务中心、新药中试服务平台、新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适合生物医药行业人才汇聚、项目孵化产业化的基地。

王京苏在上海“捡破烂”,仅仅花了400多万收购了一套价值4000多万的全套抗体药物生产线,在泰州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抗体药物中试平台,引来了3个国家一类抗体药物;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他又在美国“捡破烂”,他在美国招商时发现一家企业倒闭,仅仅花了30多万美金就捡回来价值400多万美金的12台世界先进细胞培养设备“威虎摇床”和纯化检测设备,让医药城的中试平台设备与世界同步。

“栽好梧桐树,引得金凤凰”,任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期间,他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借鉴运用了“加州模式”,成功招引了一大批国际一流医药研发机构来园区孵化、转化、产业化,如今的泰州中国医药城,已经成为“世界有名,中国第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

王京苏告诉记者:在医药城工作期间,我每天都在接触全世界顶级的生物医学科学家,每天都在了解国际前沿项目和技术。虽是园区领导,但我一直把自己定位为这些科学家的助理和服务员。时间长了,自己也就学习了不少知识,成了生物医药行业的“杂家”。

 

中国医药城简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一全国首个便便银行正式诞生

 

在中国医药城完成整体建设,园区发展如火如荼时,王京苏被调任至江苏省政府直属金融机构紫金保险工作。而正是在建设中国泰州医药城的过程中,让王京苏对生物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无限的热爱,也就此与生物医药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紫金保险任职期间,他不仅创造了一家新组建基层保险公司连续六年盈利的佳绩,还在应用医药新技术造福患者方面也创造了许多奇迹。《泰州晚报》以“保险业的奇人医士”为题整版报道了他应用免疫细胞救治肿瘤患者、发现根治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技术、飞机上抢救心脏病人等事迹。当记者问及其下海创业的原因时,王京苏说:在任期间我主动帮助许多医药城的新技术迅速进入了医疗临床应用。每每看到一些患者使用医药城的新技术解决了病痛,我就由衷地高兴和自豪。后来组织上安排我到江苏省的国企紫金保险工作了几年,虽然待遇好了,收入高了,但那份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情怀没有消失。经过慎重考虑,不能浪费了掌握的知识和资源,决定回归生物医药产业,用余生去做一点能够直接造福人类的事业。

2016年4月,50岁的王京苏辞去公职,毅然放弃了省属国企的“铁饭碗”,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医疗浩瀚里。同年,王京苏与上市公司深圳赛为智能合资创办合肥赛为智慧医疗有限公司,任董事、总经理,以其多年研究的技术成果,研发出用于预防和辅助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清幽牙膏”和“清幽咀嚼片”。

8月,随着中科大肠道微生物稳态研究实验室“肠道微生物研究”的立项,便便对一般人来说只是废物,而对于专注研究人体肠道微生物的科学家和实验室主任王京苏来说,便便则成了治病救人的“良药”,找到健康合格的供体是这项治疗技术的关键。王京苏携团队满怀信心的对安徽某高校开展了优质肠道菌群健康筛查,经过层层筛选,3900人次的大学生中,只有29个学生合格,达标率不足1%。这次败走麦城的经历让王京苏意识到大学生生活也不规律,饮食等生活习惯难以控制,菌群质量也难以控制。于是他决定放弃了从大学生中筛查供体的做法,而是寻找人口流动少、自然环境优越、生活习惯单一的山清水秀的僻远区域,开展健康菌群供体筛查和建库。2017年,团队开启了“挺进大别山”的健康筛选活动,果不其然合格优质菌群达标率一下子提升到23%。这一结果也标志着区域样本库建设中的安徽“便便银行”诞生,为后续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王京苏为安徽某大学做肠道微生物科普讲座,动员学生捐献健康便便治病救人

 

2018年1月,应南昌高新区邀请,王京苏携国内最早人体肠道微生物健康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团队来到洪城,创办江西善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肠道菌群移植项目研究与推广应用。通过专家组技术考证、项目先进性和产业化的一系列考评考察,公司在当年先后列入江西省首批“双千人才计划”和南昌市“洪城人才计划”重点资助项目。不久前,他还被授予南昌市高新区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接受媒体采访

 

高瞻远瞩布局科研,匠心独到创新产业

----国内第一个免疫与微生态联合实验室诞生

 

王京苏经常说:企业离开了研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018年10月,王京苏与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学家尹芝南教授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尹教授在国际免疫学和微生态领域富有盛名,他非常欣赏王京苏的研究方向和产业布局,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由江西善行生物公司与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共同发起,建立国内第一个免疫与微生态联合实验室,由王京苏担任实验室主任、客座教授,该实验室旨在形成以免疫功能评估和肠道菌群测序为主要手段的精准医学评价体系,并利用细胞免疫治疗和肠道菌群移植作为治疗干预方法,力图为肿瘤治疗、重症感染、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自闭症、血液病等重大疾病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尹芝南教授说,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平衡,将免疫功能评估与微生物组测序结合起来,对疾病人群和亚健康人群进行精准免疫功能检测和肠道微生态检测,并通过细胞免疫治疗和肠道菌群移植等干预手段用于临床治疗和健康管理,可以达到平衡人体免疫功能和肠道微生态的目标。

有了国际顶级专家的加盟,有了大学研究机构的支持,王京苏团队如虎添翼。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和初步筛查,王京苏与尹芝南教授选择了在山清水秀的江西赣州开始江西省第一个地区健康人群的免疫功能和微生态筛查研究。王京苏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南昌高新区抓紧建设标准化的肠道菌群实验室,以南昌为研发基地,以赣州为供体基地,今年将完成江西肠道菌群制备中心和生物样本库项目,建成“江西便便银行”,将健康人的菌群供应到省内外各大医院用于治疗。

 

王京苏(左)和诺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先生(中)在一起

 

一直以来,王京苏以独特的见解和专业的知识博得众多医学界泰斗的赞赏。他和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在专业上的长期无缝交流,不断实验,终催发了乳铁蛋白应用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发明专利的锻造奇迹。对于王京苏的“奇思妙想”取得的诸多医疗奇迹,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教授曾如此评价道:“他是一个头脑非常灵活而且勇于创新的人,他很善于把各种有用的知识系统集成起来,并大胆地应用于实践。他的很多在生物医学和转化医学方面的观点,很值得科研人员运用现代生物医学技术去加以研究证实。”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院士为其颁发复旦健康研究院兼职教授聘书

 

不负初衷求真务实,善行天下不忘本心

一一人生旅途中他是一个追梦者

 

撇去诸多头衔,王京苏不过在追梦的路上,比常人多了几分坚持,但却恰恰是这几分微不足道的坚韧,成就了他半生的辉煌。回首前路漫漫,王京苏总是不自觉感慨收获良多,甚至笑着称自己才是最大的“贪官”:“大家谈到我的时候,总会贴上成功建设泰州中国医药城的标签,那不是我个人的成功,我只是一个幸运的参与者而已。为官期间我其实也很‘贪’,只不过能够坚守为官之底线没有贪财,我“贪”取了大量生物医药的专业知识和行业、人脉资源,这才是我这辈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这就是王京苏。在他眼里,做官要先学会做事和做人;生命、健康,才是人生的真谛;救人、助人,才是活着的价值。其实,这也正是王京苏投身生物医药界的初衷。多年来,他用实际行动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解决了许多人的痛苦。在王京苏帮助下,贵州锦屏县的一位吴姓白血病女孩化疗失败后,被细胞免疫治疗成功治愈;而在飞机上、列车上,都留下了他在突发病况下成功救人生命的身影……

来到南昌一年中,他又无偿地救治了许多病人。南昌大学一附院一位再生障碍贫血患者骨髓移植后出现了发烧和严重腹泻,使用抗生素已经无法控制病情,王京苏立即配合医生从安徽调来了健康肠道菌群给患者进行了移植,很快患者康复出院了;南昌334医院的一位83岁老太太10多年便秘,严重贫血,经过肠道菌群移植后第二天就排出了正常大便,随访时患者家属高兴地告诉记者,老人现在红光满面,能下地干活,贫血好了,连肥肉都能吃啦!

朋友眼里的王京苏,已然是位生活艺术家。他随和、亲切、风趣、爱钓鱼,还烧得一手好菜。他总是用平常心看待生活的起起落落,用独有的包容心对待身边人,让人如沐春风;课堂上,也深受学生喜爱。“他学识深厚、视野开阔,各种谚语都能信手拈来。对晦涩难懂的医学专业知识,王老师总能用‘大白话’解释得清清楚楚。他还用生活中的实例作比喻,比如,把肿瘤治疗理念比作‘警察与小偷’,肿瘤放化疗就是喷洒农药,让我们茅塞顿开,‘接地气’,有趣极了!所以,王老师的课我们从不会落下。”一位学生如此说到。

来到江西以后,王京苏还成了江西各地政府和企业园区的良师益友。他把多年来积累的生物医药园区的宝贵经验带到了江西,积极帮助高新区和省内的生物医药园区完善规划、搭建平台、咨询项目、培训干部;他先后被聘为赣江新区、赣州章贡区发展顾问,帮助园区招商引资。去年年底,王京苏住进了高新区人才公寓,在他的朋友圈我们看到一句非常亲切的话:我是新江西老表!欢迎朋友们来江西做客,来江西共谋发展大业!

 

王京苏与其资助贵州白血病女孩吴巧平

在十三届长三角生物工程年会上演讲

(来源:乐小编)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已推荐
0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nfdushi.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天立教育:天立儿郎运动舞蹈全国大赛斩获五项冠军

天立教育:天立儿郎运动舞蹈全国大赛斩获五项冠军